无花果:怎样对待圣训

 



 

奉大慈大爱的真主之名

 

感赞伟大的真主!祝福我们的先知以及圣们弟子和他们的家属!在穆斯林民间,不少阿訇在布道开始的时候,都会念诵这几句话的阿拉伯语作为开场白,大家常常说这是赞主赞圣,其实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点。

《古兰经》开端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11)既然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那我们怎么又要说“赞主赞圣”,不是一切赞颂都归到真主那里了吗?如果除了赞主之外还要赞圣,那怎么还是“一切”呢?另外有些清真寺在过圣纪的时候贴对联也有这种情况,左边写着“万赞归主”,右边写着“赞主赞圣”。什么叫“万赞归主”啊?“万”就是“一切”,“万赞归主”仍然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的意思,然而左边喊着“万赞”的同时,右边却又“赞主赞圣”,直接少了一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即使前一句不对,的确应该赞圣,那么为什么圣人有这么重要,以至于分去了对真主的一半赞颂。


其实,真主是至高无上的,对真主的赞颂也应该是绝对的,在真主面前没有任何对手和匹敌,任何人和物不能分享对真主的赞颂,所以“赞主赞圣”的提法是不恰当的。实际上阿拉伯语也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只是中国人图省事,把它翻译成了“赞主赞圣”,而阿拉伯语的原文本来是“赞美真主,祝福穆圣”,因为对真主用的是“艾·哈姆杜”而对穆圣用的是“艾·萨拉图,瓦·萨拉姆”,“萨拉图”就是“祝福”,“萨拉姆”就是“平安”,意为“愿祝福和平安归于穆圣”。这样的错误并不少见,有很多阿拉伯语书法作品,左边写着安拉,右边写着穆罕默德,一边一个,同等大小,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穆斯林崇尚的两个神,其实这是大不敬的。

在旧中国,皇帝颁布的圣旨上,提到“天”字都要另起一行,意味着“天”是没有人可以逾越的,真主就是上天,是至高无上的,而我们把穆圣的名字弄得和真主的名字一般大小,平分秋色,显然是不合适的。清真寺里悬挂穆圣的名字本来就有待商榷,更有甚者把穆圣的名字写在清真寺朝向的壁龛里,左边一个“真主”,右边一个“穆罕默德”,我们本来只崇拜真主,怎么可以在礼拜的正前方又书写穆圣的名字呢?伊斯兰是最彻底的一神论,我们坚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我们的主宰,而穆圣只是他创造的众生之中的一员。真主从众生之中,挑选优秀的人作为使者,作为圣人。所以,圣人首先是从我们之中而来的,也就是说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和我们一样有生老病死,有七情六欲,有吃喝拉撒,如果他没有这些,就不是人,而成为神了。然而圣人是没有神通的,他来自我们之中,我们是真主的仆人,他也是真主的仆人,我们的作证言念的就是“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仆人,真主的使者”。也就是说,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仆人,我们拜真主,他也在拜真主,他不能搞特殊,他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兼负使命的人,负责向大众传播使命。他是凡人,不是仙人,正如《古兰经》上说:我只是一个曾奉使命的凡人。17:93他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传达,《古兰经》说:“的使者只负责坦率的传教。592报喜信、传警告,传达真主启示给他的真理。既然如此,作为穆斯林,努力遵守穆圣传达的责任,遵照他带来的《古兰经》好好生活,切不可神化穆圣。

《古兰经》是真主对穆圣的启示,除了《古兰经》之外,穆斯林还要学习的一个内容,就是穆罕默德自己的言论,也就是圣训。

圣训,阿拉伯语叫哈迪斯,原意是“话语、训辞”,古兰经上出现过这个词:“在真主和他的迹象之后,你们还要信什么哈迪斯呢?”(45:6这里的“哈迪斯”指的“真主的训辞”,不是指的圣人的话语。只有哈迪斯·奈比才是先知的话语,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圣训”。广义的圣训不光包括先知的话语,还包括圣门弟子的话语,因为圣门弟子说过的话也会被收录在圣训集之中。除了“哈迪斯”之外,还有一个含义更广的词叫逊奈,被我们称为“圣行”。这个词的原意是“道路、岁月”,或是“常道”,《古兰经》上常常提到逊奈一词,例如:“对于真主的逊奈,你绝不能发现任何变更;对于真主的逊奈,你绝不能发现任何变迁。”(35:43但不是指的是真主的逊奈,而不是穆圣的逊奈。真主的逊奈不容变更,这个地方的“逊奈”是指的什么呢?你不能翻译为真主的“圣行”,因为“逊奈”一词只有用于圣人的时候才能指圣行,而用于真主的时候指的是真主的常道,真主的常道不容变更。

逊奈用于穆圣的时候,就是指穆圣的常道,是指穆圣习惯的做法,这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圣行”。

“圣行”包括“圣训”,但比圣训包含的意思更为广泛,它既包括穆圣说过的话,也包括穆圣的行为,还包括被穆圣所默许的、圣门弟子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这些都被视为圣行。

相比之下,“圣训”只包括穆圣说过的话,不包括圣人的行为,然而,圣训学家把圣人的话连同圣人的行为都记录在圣训集之中,这样看来,圣训也包括了圣行。其实这又是中国人的混淆,其实阿拉伯语的圣训集,严格的说是“圣行集”比如《艾布达五德圣训集》,阿拉伯语名字为“逊奈·艾布达五德”也就是“艾布达五德圣行集”,于此,我们发现,圣行和圣训这两个词有时候是通用的。

中国穆斯林常说遵守经训,经就是《古兰经》,训就是圣训,遵守《古兰经》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为什么还要遵守圣训呢?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呢?理由一般都是这么几条:

有人说,《古兰经》命令:“凡使者给你们的,你们都应当接受;凡使者禁止你们的,你们都应当戒除。”(59:7这的确是《古兰经》经文,据此是否意味着圣人命令的都得干,圣人禁止的都不能干呢?其实这段话的原意根本不是指的圣人说的话,而是指的圣人给我们的战利品,圣人发放给大家的战利品,大家应该接受,圣人禁止我们沾染的战利品,我们就当止步,所以这一节经文,准确的意思是:“凡是使者送给你们的,你们就当收下。凡是使者不给你们的,你们就当住手。”(59:7

有人还提出了另外一段经文作为证据,《古兰经》说:“他绝不会凭私欲发言,这只是他领受的启示。”(53:3-4就是说穆罕默德不会私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凡是他说的都是启示,既然如此圣训也是真主的启示。所以有人就认为:既然穆圣都不说私欲的话,他说的都是启示,那么所有圣训都是真主启示的,咱们自然都得遵守。这里是把圣训等同于启示了,认为圣人的话本身就是真主的感悟,其实这段经文的真正含义是指的穆圣给大家传达的不是他私意的编造,他给大家说的都是《古兰经》经文,自然都是启示了。这段经文其实是让我们更纯粹的遵守《古兰经》,而不是遵守《圣训》,因为只有《古兰经》才是真主的启示。

还有一种人提供了另外一条理由,因为圣人说过一段话:“我给你们留下两样法宝:一个是真主的经典,一个是我的逊奈”。的确有这么一段圣训,但是查原文,并不是“两样法宝”,法宝是中国人的引申义,原文是“晒厄”,就是“东西、事情”,也就是说“我给你们留下两件事物,一个是真主的天经,一个是我的道路。”这句话是不是圣人说的,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占穆斯林人口20%的什叶派同胞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圣人说的两样东西根本不是真主的经典和圣人的道路,而是真主的经典和圣人的后裔。不但什叶派如此认为,被逊尼派奉为六大部权威圣训的《穆斯林圣训实录》上就清清楚楚的记录着这样一段话:“说我给你们留下两样东西:一是真主的经典,一是我的后裔,谁抓住谁就还会迷误”。显然,穆斯林圣训和布哈里圣训上记录的两段圣训是不同的看,既然有分歧就证明肯定有一个是假的,我们也不说布哈里收集的这段是假的,也不说穆斯林收集的这段是假的,反正肯定有一段是有问题的,不说后一句,仅仅前一句来看,圣人会不会把自己的话和《古兰经》相提并论,称为“两样法宝”或者“两件事物”呢?我觉得这点是值得我们再考虑的。

总之,由于对这些经文的误解,民间对圣训有些不太恰当的态度,很多人把圣训的地位等同于《古兰经》,如《布哈里圣训实录》的一个翻译者,就说出了“圣训是与《古兰经》具有相同地位的经典”,言下之意,圣训与《古兰经》同等重要,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作为一个圣训翻译者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古兰经》是真主的话,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绝无任何东西可以等同于《古兰经》。穆圣和我们一样也是被造物,他说的话是被造物的话,被造物的话怎么能够和真主的话相提并论呢?即使我们把圣训作为法律依据,说伊斯兰教法有四大渊源:《古兰经》、圣训、公议、类比。即使如此,也不能说这四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是依次排列的。真主的经典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任何人的话不能与真主的经典相提并论,包括圣训。所以,必须修正错误的话语,而改为“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法律依据”。

有人说,如果按照你的说法,不把圣训当做法律依据,如果只看《古兰经》的话,那怎么礼拜啊?现在我们礼拜是该礼两拜,还是该礼四拜。这都是圣训所规定的。有的人说:如果我们只读《古兰经》,而不去学习圣训,恐怕现在都没有人会礼拜了。因为礼拜的具体做法都是来自圣训的教导,可为什么《古兰经》上不详细教导穆斯林怎么做礼拜呢?因为伊斯兰本身就是宽容的宗教,真主没有硬性规定,有一种可能,就是让人不拘一格。对于具体的拜数,真主并没有严格限制为两拜或者四拜,而是让大家量力而行。根据《古兰经》上的记载,战争时期随军礼拜的时候,大家轮流站岗礼拜,就是每一队只礼一拜。

有人说,只有《古兰经》不行,必须得有圣训进行补充。对待这种人,严重一些,我可以说他是叛教的人。因为这话本身有伤信仰。《古兰经》需要圣训补充吗?这里可以参考几段经文:

难道真主不能使他的仆人满足吗?(39:36真主足以使他们的仆人心满意足,既然如此,为何要认为《古兰经》必须圣训补充呢?难道你认为《古兰经》是不完整的,无法满足信徒的需要吗?

《古兰经》说:我在天经之中没有遗漏任何事物。(6:38真主没有在《古兰经》之中遗漏过任何事情,既然如此你还认为《古兰经》必须由圣训来补充完整吗?

《古兰经》中还说:在真主的训辞和迹象之后,你们还要信什么训辞呢?(45:6这句话就更严重了,《古兰经》作为最为美好的训辞,完美无缺,所以,除《古兰经》之外,如果你还需要别的训词,那就犯了严重的错误。

《古兰经》中还说:谁不根据真主颁降的内容而裁决,谁就是逆徒。……谁不根据真主颁降的内容而裁决,谁就是不义者。……谁不根据真主颁降的内容而裁决,谁就是放荡者。(544454647所有的人都应该依照《古兰经》进行判决,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在《古兰经》之外寻求其他的东西呢?在《古兰经》之外,你还听谁的话?难道《古兰经》不是唯一的权威吗?这段话足以说明《古兰经》作为最高无上的权威的正确性。

所以说,如果有人认为《古兰经》不全面,需要圣训来进行补充,这是大错特错的。《古兰经》的内容全面,涉及各个领域,比如打借条这种小事,很多人会因为怕伤了和气而不好意思,但到后来忘记了借贷的数额,这个时候就想起了借条的重要性了。

《古兰经》上详细规定了借贷需要签下字据,除此之外,《古兰经》还教导你去客人家里,别人的饭还没有做熟,你却在那里等待饭熟,这是很尴尬的行为。在中午时分,禁止孩子在没有敲门祝安的情况下贸然闯入卧室,因为中午午休,或许你想跟爱人亲热一会儿,所以《古兰经》上规定这个时候不要让孩子进屋。

《古兰经》还涉及过对待将妻比母者的惩罚,对待讨好妻子而放弃原则者的批评,《古兰经》上具体规定了对于奸淫者的刑罚,而且明确规定了刑罚的标准是鞭刑一百鞭。至于穆斯林民间流传的乱石击死,根本就是犹太人的圣经上的规定。有的人舍弃《古兰经》的规定,硬要说圣训上规定用石头砸死。岂不知,正确的圣训,是绝对不会违反《古兰经》的。又有人说石击的经文本来也有,只是后来废除了,但律法仍然保留。这种说法更是荒唐,既然继续采用这样的刑罚,真主为啥要废除那段经文。本来就不好执行,废除了经文岂不是没有了法律依据,因而会更不好执行?如果说真主想让人执行石击,却为何又要明文说是一百鞭,这不是自己推翻自己的规定吗?其实,《古兰经》的规定才是判刑的标准,而不是采用与《古兰经》矛盾的虚假圣训。

我们看看,《古兰经》无论巨细,都已经给了我们教导。所以只听《古兰经》是绝对错不了的事情。

只遵《古兰经》那就对了。真主说:在真主的训辞和迹象之后,你们还要信什么“哈迪斯”(训辞)呢?(45:6所以只遵守《古兰经》也是错不了的。然而,现在圣训已经收集成册了,已经造成了一个历史事实。那么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圣训呢?

我们以《古兰经》作为行动的指南,因为《古兰经》是“敬畏者的向导”(2:2至于圣人的教训,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参考,而且,圣人谆谆的教诲,我们也可以遵守。真主也让我们听从先知。圣人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这个缘分。现在先知去世了,他的教导遗留了下来。我们出于对先知的尊敬,我们完全可以模仿先知,因为先知本身就是我们的榜样。但切不可因此夸大圣训的重要性,把圣训当成神圣的启示,或者当成绝对要执行的圣旨。

有的人说,既然可以在《古兰经》之外,参考圣训,那为什么圣人去世之后的一二百年之间,没有圣训的情况下,人们照样可以生活呢?其实,穆圣去世之后的一二百年之间,并非是没有圣训,而是圣训没有收集成册罢了。即使如此,那时候由于圣门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都还在世,人们还都依稀记得圣人的教导,所以即使圣训尚未收集成册,人们仍然可以在《古兰经》之外,依照圣人的指导对信仰和生活做出一定的判断。诚然,《古兰经》对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但圣人的指导与《古兰经》并不矛盾,圣人在《古兰经》之外,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比如每次礼拜的拜数,还有斋戒、天课的具体程序,以及生活方面的细节指导,圣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还有的人说,既然你主张要遵守圣训,为什么穆圣在世的时候,还禁止人们记录圣训呢?这是因为圣人在世的时候,《古兰经》正在颁布,圣人担心民众记录自己的言论,会与记录的《古兰经》经文混淆,所以才发布了禁令。

我们现在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把引用的《古兰经》经文都要换一个字体,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有的读者就可能把经文与其他文字造成混淆。如果圣人在世的时候,将《古兰经》经文与圣训记录在一起,将来整理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造成混乱,所以圣人禁止记录他的言论,一是担心人们把他自己的话和真主的启示混淆;二是担心人们把圣训也当做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三个原因,就是担心人们引起不必要的分歧。因为圣人的很多话语并不是强制的命令,如果人们无论巨细都加以记录,就有可能造成轻重不分,全部照办,以至于增加沉重的负担。

后来,由于圣门弟子陆续去世,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为了私利而编造了许多伪圣训,编造者为了使自己的谎言更有说服力,纷纷冠以圣人的名义。伪圣训的泛滥使得一代富有使命感的学者发起收集圣训的行动。第一个收集圣训的是伊玛目马里克,他编撰了一部《穆宛塔圣训集》,但它的影响范围比较小。再后来就是出生在布哈拉的伊玛目布哈里,他在伊斯兰世界游历多年,对流传于世的各种传述进行收集考证,他一生收录了60多万段圣训,然后从中挑出了不足万分之一,也就是九千多段,除去重复的只剩下四千多段,他认为剩下的这些是真实的圣训,于是将之收集在他的圣训集之中,这就是《布哈里圣训实录》。

为什么叫实录呢?阿拉伯语原名本为“萨黑赫”也就是“正确的、真实的”意思。圣训学家把圣训分为几种。第一种就是“萨黑赫”意思就是真实无谬的圣训,接下来还有“哈桑”,意思就是佳美的圣训,还有的是“茂杜”意思是被搁置的,不受论的,不足为证,还有一种是“达依福”,意思就是羸弱的,软弱无力的,后两者是不确凿的、可疑的传述。

布哈里圣训集里收入的都是“萨黑赫”,言下之意他未收录的都达不到真实的标准,之后伊玛目穆斯林也开始收录圣训,他收集的圣训也称为“实录”,再后来有艾布达五德、帖尔密济、伊本马哲、奈萨仪,这六个人收录的圣训被正统派奉为六大部权威圣训集。除去布哈里和穆斯林圣训集称为实录,其他的四部都称为“圣行集”,其中很多圣训的级别达不到真实圣训的标准。

然而,即使如此,穆斯林内部的通病是,如果谁敢认为这六大部圣训之中比如《奈萨仪》之中的某一段圣训有问题,就会被扣上帽子,说你否认奈萨仪,再接着就会说你否认六大部,再接下来,就会说你否定圣训,再接下来,就会说你否定圣人。

其实,除了《古兰经》完美无误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人间的作品,我们切不可将其神化。更何况六大部圣训的收集者都是凡人,既然是凡人都不可避免的有这样那样的疏漏,错误也自然在所难免。

由于圣门弟子时代并未收集圣训,再传弟子之中也只有马里克和艾布哈尼法收集了圣训,而后来收集圣训的布哈里、穆斯林等人,既不是圣门弟子,也不是再传弟子,他们收集圣训本来就是一种异端行为,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毕竟,有些新生事物也是好的,圣训被他们收集下来了,我们可以通过圣训集了解穆圣时期的历史原貌,这是一个好事。

但如何对待这些圣训集呢?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六大部圣训集之中只有两大部被称为真实圣训集,其他的四部都达不到真实圣训集的标准。另外四部不谈,这两部真实圣训集之中是不是每一段都没有问题呢?这也是有待商榷的。著名的圣训学家艾里巴尼就曾经指出了《布哈里圣训实录》中的很多段错误。他认为布哈里收集的一些圣训是有问题的,其中夹杂着伪圣训,而圣训学家的责任就是剔除伪圣训,还原真圣训。即使布哈里是伟大的圣训学家,但圣训学家也是人,他不可能保证自己一生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不能保证自己收录的圣训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说他收录的圣训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任何问题,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你把他当成真主了。因为除真主之外,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包括穆圣。布哈里是个人。他也会犯错误。犯错误,别人就有资格给他指出来。有问题的我们就可以进行质疑。但是如果你质疑了,就有人扣帽子说你否认圣训。不是这样的,我们绝不否认圣训。我们否认的,只是伪圣训。而伪圣训,根本就不是圣训,既然不是圣训,我们为什么要承认?

而真圣训,我们必须承认。然而真圣训确实是沙里淘金的。我们想一想,圣训是在穆圣去世二百多年以后才收集成书的。那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从现在追溯直到雍正乾隆年间。那个时候乾隆说过一段话,如果是圣旨,被记录下来了,自然不会有假。但是,如果没有文字记载,比如他和他身边的大臣聊天的内容,或者他跟他的妃子们说过什么话。然后他的大臣或妃子把他说过的话世代相传直到今天,有一个学者把传过乾隆的话的人找过来,然后顺藤摸瓜,一代一代往上考证,一直追溯到乾隆,那么,这话的真实成分有多少?我们按照常理进行类推,显然,我们现代的人,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单凭世代口传乾隆说过的话,那是相当困难的,其真实程度也是相当成问题的。

以此来类推布哈里在距离穆圣去世二百多年以后,一代一代考证穆圣当年说过什么话,仅仅靠口耳相传来确定,这传述的准确程度也是相当有问题的。

根据我们中国人传说乾隆的口谕,其真实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在穆斯林世界,这可能不是一个问题。第一,阿拉伯人记忆惊人,他们擅长背诵和记忆。第二,出于对先知的爱,大家牢记他的话以至于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第三,穆圣的很多教导,妇孺皆知,大家都在传,所以错不了。第四,有不少话语是圣人多次强调的,所以大家都牢记在心。出于这些原因,我们相信有一大部分圣训是真实而准确的。

但即使真实的圣训,还存在一个问题,事实上也是所有圣训学家都承认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圣训集中记载的圣训,都不是圣人的原话,而是别人转述的圣人的话,是转述者通过自己的思维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圣人的原话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原文。

这就好比我们中国,三百年前和今天的人说话,语音语调和语法用词都不一样。现在的人只能用现在的词汇表达思想,比如三百年前的古人绝不会使用“低调、淡定、点赞”这样的词汇,也不会说“社会、公司、社区”这样的词汇。阿拉伯也是如此,三百年后的圣训学家收集的圣训,肯定不是三百年前穆圣说的原话,而是传述者对穆圣说过的原话的自我表达。鉴于此,圣人的原话自然是难以保证了,但这些话,只要能表达穆圣教导的原意,我们还是应该予以尊重的。

接下来,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甄别真假圣训。尽管布哈里和穆斯林都宣称自己的圣训集是“实录”,收集的都是真实的圣训,但为何艾里巴尼等圣训学家还指出了他们的谬误呢?我试举一例,有一年阿舒拉日,穆圣要跟随犹太人封斋,大家提醒他,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节日。穆圣说,明年我们提前一天。然而没有到明年的阿舒拉日,穆圣就去世了。这是穆斯林圣训实录之中的圣训,可是这段圣训与民间流传的穆圣归真于312日不符,说他在阿舒拉日(110日)之前去世。另外,根据这段传述,事情发生在穆圣迁徙麦地那第九年,而穆圣不可能到了麦地那九年了竟然还不知道阿舒拉日,却需要门徒的提醒才知道,接下来又听从了门徒的意见而要提前一天。

除去穆斯林圣训集,还有像布哈里圣训集中提到的,火狱里大多数都是女人。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女人?难道因为女人犯罪得特别多吗?因为女人特别坏吗?其实男女都差不多呀!“男盗女娼”,在这个社会上,如果男人都好不到哪里去,女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男人素质都特别高,女人也差不了多少。就算男女素质不一样,在历朝历代,做恶的也往往是男人更多一些。我们可以看到,监狱中男性罪犯要远远多于女犯。为什么明明监狱中的女犯较少,而火狱中的女人却较多呢?这就与事实不相符。另外一段圣训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这段圣训在鼓励人们孝敬母亲,因为母亲十月怀胎格外辛苦,孝敬母亲的人都能进天堂,既然如此,那母亲们更能进天堂了,这么说来,哪个女人不是母亲呢?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女人都是母亲,或都将成为母亲,那她们岂不是都要进入天堂?可有圣训又说火狱中大多数都是女人,这就相互矛盾了。

还有圣训说,穆圣在一个晚上和他的所有老婆轮流性爱了一遍。这与其他圣训说的,穆圣平等对待他的妻子是不符的。因为圣人每个夜晚在不同的妻子房中度过,那么请问穆圣轮流性爱所有妻子的这个夜晚,究竟是占用了哪位妻子的夜晚呢?那么被占用的这个夜晚,穆圣又该如何补偿呢?

一般来说,年轻小伙子刚结婚,一晚上可能会有多次性行为,而穆圣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了,竟然能在一个晚上把他所有的老婆都过了一遍,这是什么概念呢?编造这段圣训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穆圣是猛男?具有威猛超人的性能力?无非是想表达,穆圣在各方面都是个超人。可是圣人的伟大是凭着这方面超人的能力才伟大的吗?这简直是一种侮辱。从生理角度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从卫生角度来讲也是不合理的事情,而且你能证明那天晚上他所有的老婆都在家吗?这其实就是在神化圣人,而不是在忠实的记录圣人。可是,当你质疑这些传述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人说,你连布哈里都敢质疑?到底是什么居心?

我们的居心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还原圣训真实的面貌,通过真实的圣训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圣人。我们不希望神化圣人,也不希望贬低圣人。一个真实的圣人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他发脾气的时候气得发抖,他哈哈大笑的时候以至于露出了大牙,他有时候为了取悦他的妻子,不至于使妻子们之间互相吃醋,于是讨好其中的一个,表示:“我以后再也不吃她家的蜂蜜了。”圣人因此遭到了真主的批评,还有一次圣人怠慢了一个盲人,也遭到了真主的批评。

对待圣训,我们必须有一个冷静而开明的态度而不是狂热而盲目的态度。对待真实的圣训,我们要心悦诚服,对待伪造的圣训,一定要坚决摒弃。

还有的人,对待圣训的理解过于僵化,以至于常常纠结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较之《古兰经》的纲领性的指导,圣人的指导更为详细,因为对待一般民众来说,他们需要有更加直观的示范,让他们可以简单的模仿,而不是让他们自由发挥,智者见智。

一个穆斯林和在和基督徒的交往之中对比发现,伊斯兰教似乎特别繁琐,特别复杂,特别严格,涉及细节条款的规定特别多,比如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做,比如礼拜,每天五次,早上四拜,中午十拜,下午四拜,晚上五拜,夜里九拜,到斋月又加上二十拜,原本规定就这么多吗?还有,穆斯林的饮食讲究也非常精细,包括男孩必须作割礼等等,后来他发现这其中有很多根本不是《古兰经》的要求,有些甚至和犹太教的规定相似,比如犹太教的孩子做割礼,《古兰经》上有这样的规定吗?在比较成熟的穆斯林社区,男孩一般到12岁就要做割礼了,到斋月每个清真寺都要举行太拉威赫拜,还有的在某些节日和纪念日,比如阿舒拉日、登宵夜、白拉提夜、盖德尔夜,又要加上好多拜,穆斯林大众早已习以为常,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经上的话,认为都是真主命令的。于是,有的人默默承受了下来,还有些人就觉得真主规定的太过繁重了,这都是因为人们分不清哪些是真主的命令,哪些不是真主的话,而是一古脑的把这些都当成真主的命令。群众分不清哪些是真主的命令,哪些是圣人的命令。就拿做割礼来说,既不是《古兰经》的命令,也不是穆圣的命令,无非只是圣人说过割礼是古代先知的古礼,即使如此,圣人也没有强调必须做割礼。割礼对于犹太教来说是必须的,而对于伊斯兰教来说,则是没有强调的圣行。犹太人的男孩自小就做割礼,而阿拉伯人是未做割礼的民族,圣门弟子们皈依了伊斯兰之后也并未专程去做过割礼,圣训上并未记载哪个圣门弟子皈依之后特意去做了割礼。可是现在,大家都认为穆斯林不做割礼就不行。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还有很多规定,让穆斯林认为伊斯兰教相当繁琐,比如做礼拜,早上四拜,中午十拜,下午有的是四拜,有的是八拜,晚上九拜,其实这些都是附加了圣行拜之后的情况,而真正的主命并没有那么多。但是,哪个清真寺不礼圣行拜呢?人们都在主命拜的前后做圣行拜,甚至有的清真寺在礼圣行拜之前用大喇叭喊着:“做逊奈”,实际上这是不能命令的,有一点可以证明,主命拜需要排班,需要唤礼成拜词:“礼拜即将开始!礼拜即将开始”,之后大家都排列整齐做主命拜,而圣行拜则是不能排班的,为什么?因为这是自愿拜,任何人没有资格让大家排班都礼,即使太拉威赫拜是排班的,但排班的时候也不能念成拜词,之所以排班乃是起源于欧麦尔的号召,但不是强制的命令。包括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礼拜都没有成拜词,为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主命,不是主命你就没有强制的权利,你就不能喊“快来礼拜,快来礼拜!”。大家愿意礼了可以跟着礼,不愿意礼的话你不能强求人家礼。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不能抛弃的,这是非礼不可的,实际上这些都是把圣人的倡导当成与真主的命令同等重要的事物了,这是不可取的。还有很多诸如用手吃饭、戴缠头带、戴帽子等都是圣人的行为,不是真主的命令,但都早已被很多人等同于伊斯兰教的教规了,都被认为是真主要求的,其实这些都和真主没关系,这些行为都是可以不做的。除了圣训之外,更多的是一些风俗习惯,都被一古脑的裹挟在穆斯林的生活之中,被当成了伊斯兰教的命令,给人造成伊斯兰教的功课繁琐沉重的印象。

就拿礼拜来说,圣行拜不是主命,不是主命就可以不做,真主没命令,谁有资格命令呢?所有的圣行拜都是自愿拜,不礼也无妨,圣训的做法就是一种劝导,供我们自愿选择。比如圣训记载某圣门弟子看见圣人在晨礼前自己礼过两拜,某圣门弟子看见圣人在晌礼前礼过四拜,某圣门弟子看见圣人在晌礼后又礼了两拜,大家见到了,于是传述了,那么既然穆圣礼了,咱也礼吧,如果有时间咱也可以这么做,但是没有时间,不礼也无妨。可是,如果你给别人说你晌礼只礼了四拜,这就被很多人当成大逆不道了。其实逊奈本身就不是主命,不是主命就不用必须遵守的,我不把它当成主命恰恰就是遵守圣训。比如斋月间歇拜“太拉威赫”,圣人在世的时候也就礼了三次,后来大家看圣人礼,于是大家都来礼了,圣人却不见了,大家问圣人,你怎么没来礼太拉威赫拜呢?圣人说:“我担心你们把它当作主命”,正是如此,圣人才故意缺席,通过这个方式给大家证明这个拜是可以缺席的,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但是,圣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现在很多人在斋月里去清真寺里,专门为礼太拉威赫,如果谁不礼,大家就会谴责他:“这怎么得了!连个太拉威赫都不礼了!”我为什么要礼呢?因为这是圣行啊!可是,圣人也曾缺席过啊!圣人故意不礼的呀!圣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不要把它当成主命,圣行拜就是自愿拜,想礼就礼,不想礼就不礼。然而在民间,太拉威赫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不礼太拉威赫要受指责,即使圣人就没有礼过几次,然而现在很多人的行为超出了圣人,他们远比圣人更为虔诚。比如说,有的餐厅里卖酒,他就不去那里吃饭,他们认为卖酒的做的饭不洁净,还有的人,不吃妻子月经期间做的饭,他们认为没有大净的人做的饭是不洁净的。可是,当年,一个犹太教的妇女做了羊肉给穆圣送过去,穆圣也吃了啊。而且《古兰经》也明文写着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食物是合法的,可是今天如果你让他们吃基督徒做的饭,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圣训上还记载,如果不知道肉类的来源是否清真怎么办?那么可以在吃的时候加念尊名词“奉大慈大爱的真主之名”,就可以吃了,但这些事情在今天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很多人已经远比圣人虔诚得多了。这都是因为风俗大于《古兰经》,风俗大于圣训的原因。

现在的伊斯兰被人搞得非常名目繁多,充满分歧,除了因袭错误的风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圣训的误解。有的人说:我越看圣训越觉得麻烦,越觉得复杂,似乎很多分歧都是因为圣训规定的太过详细造成的。其实,所有分歧、所有纷争都是因为圣训规定的过于详细造成的吗?当然不是的,而是人们对圣训的态度太过迷信而造成的。是人们太执着圣训,太依赖圣训,以至于把圣训当成主命一样的重要的,所以才造成了种种的固执和僵化。圣训上固然有各种详细的记载,但事实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大家都却抓住了一个细节各执其见,结果就造成了分歧,继而造成了分裂。比如说戴帽子,圣人曾经戴过帽子,圣人也曾经不戴帽子,如果说一派只坚持戴帽子,另一派只坚持不戴帽子,两个人于是就有了分歧。如果没有这段圣训,既没有记载圣人戴过帽子,也没有记载圣人不戴帽子,那是不是咱们戴不戴帽子都行了?

那么,为何有分歧,是不是因为圣训上记载了圣人有时候戴帽子,有时候又不戴帽子呢?不是的,这能怪圣人吗?这只能怪你太无知,你把这个细节太当回事了,其实圣人戴不戴帽子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正像我们冷了就戴上帽子,热了就摘下帽子一样,他在旷野里礼拜的时候,前面有过路人打扰他礼拜,他于是就把帽子摘下来放在前面当遮挡物,这都是非常自然而随意的事情,而我们就把它当作严格的一成不变的事情,戴帽子派认为圣人的帽子似乎就粘在了头上从未摘下来过,不戴帽子派则认为圣人好像对帽子有仇。

教法的分歧还涉及到礼拜的姿势,鞠躬站起来该叩头了,叩头是两只手先着地呢?还是两个膝盖先着地呢?中国穆斯林一般都是膝盖先着地,但有人见圣训传述穆圣是两只手先着地的,所以就强调必须两只手先着地,我本人试验了很多次,其实两只手先着地是比较费力的,那为什么还要两只手先着地呢?原因就是因为圣人这么做过。可是,圣人可能两种方式都做过呢,何必一定要坚持认为只有一种做法是对的呢?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完全都有可能,如果年龄大了,或者腿脚不好使,叩头下去的时候费劲,两只手先着地支撑一下,这非常正常,而年轻人的腿脚灵活,不用双手辅助,膝盖一下子就跪下去了,然而很多人却把这些都当成了焦点,成了每天喋喋不休争吵的话题。

有的人说,如果从来就没有传过圣人是两个膝盖先着地还是两只手先着地的圣训,大家还会有这样的分歧吗?这事咱就不计较了。如果从来就没有记载过圣人戴过帽子还是不戴帽子的圣训,大家还会有这样的分歧吗?这事咱也不计较了。

所以,他们说,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有圣训,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圣训,还有没有这样的分歧呢?就没有了。的确,穆斯林之间的很多分歧都和圣训有关,但你并不能怪有了圣训,要怪只怪你对圣训错误的态度,怪你对圣训的迷信和曲解。我们要改变的是对圣训的态度,而不是怪世界上有了圣训。圣训遗留下来已经成为历史事实了,但不是让你这么对待的。圣训上表面看起来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圣人说过亲嘴坏斋,也说过亲嘴不坏斋,那我们听哪个呀?这个其实根本不矛盾,圣人是见人下菜,对老年人来说亲一亲也没事,他能hold住,而对年青人来说,别说亲嘴,有可能看见对方就忍不住动情了。又比如有的圣训记载圣人站着小便,有的圣训记载圣人蹲着小便,所以站着蹲着都是圣行,到底是该站着还是蹲着呀?这不是矛盾吗?其实,两种做法他都做过。他站着小便,是因为男人的生理构造本来就适合站着,如果他是女人绝对不可能站着。可为什么圣妻还传述圣人蹲着小便呢?这也很好理解,圣人在房内,和妻子住在一起,与妻子用同一个器皿小便,如果他仍然站着小便就会把器皿溅得湿哇哇的,他的女人还怎么往上坐呢?所以他蹲下小便显得对妻子的尊重。

又比如圣训记载,出外上厕所不能背对天房,也不能面对天房,这样的姿势不礼貌,可是还有圣训记载,别人从房顶上看见了穆圣背对着天房上厕所,这些话都被圣训学家原封不动的收录进来了。这让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你自己叫我们礼貌你自己却不礼貌?其实,圣人教导我们不要朝着天房方向,是让我们学会尊重,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野外的风向,建筑的方向,茅厕的方向,蹲坑的方向的限制,没有办法避免朝向天房,那样也是无妨的,这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还有露大腿的事情。圣人说过不让露出大腿,但有人到圣人家里,却看见圣人自己露着大腿。这还得了?到底大腿是不是羞体?其实这个事也很灵活,你外出到正式场合露着大腿肯定是不恰当的,但是在家里,没有外人,也没有严肃的活动,天气太热露着大腿也是无妨的。可问题是有些人拘泥于小结,偏偏把这些事情当成了一成不变的,结果让教外人看见了闹出了笑话,认为穆斯林整天就关心着怎么上厕所,怎么小便,怎么洗屁股的事情。

其实,圣人的话语,就是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圣训记录者非常忠实,他们依照别人的传述,原封不动的记录了下来。但并不是说,圣训怎么记录的,你都得必须照做。比如说,圣训记录圣人爱吃醋,圣人说,醋酸溜溜的真好吃。那我们是不是所有食品都要放醋呢?好,你吃凉皮可以放醋,难道你吃蛋糕也要放醋吗?如果说吃啥都得放醋,因为吃醋是圣行,那这就太教条了。

圣训记载过穆圣礼拜三次抬手,圣训也记载过礼拜一次抬手,到底是三抬手好,还是一抬手好?也可以视情况而定。比如我平时礼拜三次抬手,但如果我礼拜的时候手捧着《古兰经》照着诵读,我还怎么抬手?由于语言的障碍,大部分中国人很难背诵《古兰经》过长的章节,而圣训允许在礼拜的时候照着经本去诵读,那么如果我手捧《古兰经》,只能一只手抬手,因为另一只手还端着经呢?所以我就干脆不抬手了。

以上的例子说明,穆斯林群体的分歧,很多都是对圣训的误解造成的。就是僵化地理解圣训,才造成了种种分歧。

其实我讲这么多,就是让我们不要神化先知,也不要神化圣训,不能把圣训摆在超过《古兰经》的位置,也不能把圣训当做和《古兰经》一样的权威。圣训是我们参考的一个重要依据,它能原原本本的还原穆圣生活的情况。真实的圣训是圣人的言行记录,但是,只要和真主的话语相冲突的,我们都可以放弃。圣人曾经做过的圣行,我们可以仿效,但是不去仿效也不要紧,前提是遵守《古兰经》,在圣训细节问题上不能教条。比方说,我们看到圣人席地而坐,看到圣人骑骆驼,我们现在放弃飞机而不坐,仍然采用最原始的交通方式,那就是一种愚昧。圣人在世的时候,他用快马传递信息,苏莱曼时期用戴胜鸟,而我们现在则用手机。如果说别人都在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而我们却用最落后的东西,这只能是自寻死路。我可以说,如果圣人活在当下,活在中国,他也肯定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是安卓系统的,就是苹果系统。所以说,遵守圣行不是说让你什么都照着做,一成不变。圣人吃醋,你就各种食物都放醋。圣人多妻,你也就嚷嚷着一定要多妻。

通过我的讲解,相信各位对圣训会有一个全新的态度。祈求真主使我们走在先知穆罕默德教导的道路上一如既往!

你们自己的一位使者已经来临你们,你们的疾苦令他难过,他对你们充满热望,他对信徒们满怀着怜悯和大爱。(9:128

 

 

无花果

二〇一七年元月一日

评论

热门博文

无花果:放弃幻想

无花果:扭曲的公知

全球穆斯林为徐州锁链女呼吁书(中英阿)

《最后的蛮荒》新书首发式昨日在马举行

无花果:石刑不属于伊斯兰教

无花果:洋葱头惹了谁

无花果:做最坏的打算

无花果:清真泛化了吗